close

對金門有線廣播的歲月



九頭鳥播音設備
 
20世紀50年代,為了加強對台灣的宣傳,我廈門前線駐軍成立了對金門有線廣播組,在角嶼島上對金門廣播。 

針對金門島上的居民和國民黨駐軍大多講閩南話的特點,廣播組首先要求播音員會講閩南話。戰士吳世澤在廈門土生土長,講一口地道的閩南話,又有一定的文化基礎,他第一個被選調到了廣播組。

廣播組自辦節目,不斷地把祖國建設的成就、對國民黨投誠起義人員的政策以及親人的深情呼喚傳送到金門。雖說都講閩南話,但台灣人講話跟廈門人講話還是有些細微的區別。為了加強宣傳效果,廣播組戰士細心研究台灣閩南話的特點,反复揣摩金門人講話的語調習慣。吳世澤還針對台灣人把飛機說成“飛彈”,把隧道說成“磅孔”等特點,多方收集整理,編寫了一本近千字的詞語對照手冊,留給後來的戰士學習使用。這本手冊後被解放軍總政聯絡部作資料收藏。除了組織稿件和播音,他們通過實踐摸索,還掌握了維修播音設備的技術,部隊領導表揚他們是“全能的前線播音員”。

角嶼島一片荒涼,自然條件非常艱苦。廣播組的同志不怕生活艱苦,不怕敵人炮轟,但碰到的最大困難是播音設備簡陋。剛開始,沒有配置喇叭等設備,只能用麥克風對著金門播音。。有時機器出現故障,只好拿著鐵皮話筒喊話。後來,部隊領導考慮到戰士們連續播音吃不消,想辦法弄來了一台舊錄音機。廣播組的同志如獲至寶,十分珍惜,只在關鍵時候拿出來用。不久,有關部門又為播音組送來了“九頭鳥”播音器,播音條件才有了比較大的改善。

這套“九頭鳥”播音設備,由9個音頭組合成一隻音箱,因而得名“九頭鳥”。這笨重的傢伙,約有45公斤,聲波可傳3000多米遠。每天,廣播組的同志早早起床發動發電機,趁天未亮就把音箱背到角嶼島前沿,一個個偽裝好,再到廣播堡開擴大器,放錄音機或電唱機。喇叭一響,金門島上不知有多少國民黨官兵在側耳傾聽。每當這時,國民黨軍隊便組織火砲,對著廣播堡和前沿的喇叭狂轟濫炸,喇叭常常被炸得像篩子一樣千瘡百孔。為了保證正常播音,他們經常用背包背著“九頭鳥”,這裡播十幾分鐘,換個地方又播十幾分鐘。大家戲稱這是“背著‘九頭鳥’打游擊”。


海峽滔滔,阻擋不了祖國和親人的呼喚,也隔不斷國民黨官兵的思鄉之情。1957年中秋之夜,廣播組播放了國民黨第27師師長林耀初母親的講話錄音,老人一句“兒啊……”便久久地泣不成聲。廣播傳開後,林耀初借查哨為名來到海邊傾聽角嶼島的廣播。母親悲切的呼喚,越過海面直刺他的心。林耀初雙眼含淚,不停地在海灘上徘徊。後來,他的上司知道了這一情況,很快把他調離了。小嶝島有個叫張阿籤的婦女,她的丈夫在廈門解放前夕被國民黨抓壯丁,在金門當兵。丈夫從廣播裡聽到妻子的哭泣後,仗著熟悉海峽一帶水域的情況,打扮成漁民,冒死回到了小嶝島。許多國民黨官兵都能背誦我軍優待投誠起義人員的“六條保證”。他們放下思想包袱後,有的抱著籃球,有的抱著水壺、鍋蓋等工具,橫渡海峽,冒死回到大陸。對此,金門一度發布嚴格的“戒嚴令”,規定私人不可擁有收音機,商店不賣籃球、足球、汽車輪胎等可用作泅渡的物品。據1969年8月3日從金門投誠回到大陸的原國民黨92師軍官周振德講:“金門島太武山以北地區的國民黨官兵都能聽到角嶼島的廣播。” 

1960年,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離任前訪問台灣,安排6月17日抵台北,19日離開。毛澤東急令福建前線:艾森豪威爾遠東之行,是美國對我國和亞洲人民的直接挑釁。為了在金門前線對美帝國主義舉行武裝示威,我軍準備在艾森豪威爾到台灣的前夕和離開台灣的時候,仍按單日慣例砲擊金門,每天打炮4萬發,主要打金門群島的山頭、灘頭、空地。廣播組很快播發了《解放軍福建前線司令部告台、澎、金、馬同胞書》,說明了打炮的時間和目的,並聲明“在砲轟期間,你們務必躲在安全地帶,不要出來,以免誤傷”。金門軍民聽到廣播後果然躲到安全地帶。 6月17日,艾森豪威爾乘坐的“聖保羅”號進入台灣海域後,我廈門駐軍立刻萬炮齊發。 19日艾森豪威爾離台,廈門駐軍又打了近4萬發砲彈。 砲彈都落在無人地帶,金門人員及設施豪發未損。砲彈都落在無人地帶,金門人員及設施豪發未損。金門砲兵為向台北交差,向大陸打了幾十發砲彈,也都打在空曠無人的地方。

廈門駐軍的對金門有線廣播自1953年開始,至1991年停播,歷時38年。。摘自《老年人》孟園/文


文:http://skb.hebnews.cn/200436/ca408637.htm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