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叟憶舊》風雞與神雞


 林馬騰/
http://www.kmdn.gov.tw/pub/pub-2005-3-1-20-4-37.htm 












《老叟憶舊》風雞與神雞


林馬騰/



    新春歲次乙酉,生肖屬雞,雞成為紅火的吉祥物,人們將所有的好話好辭兒,都一股腦兒往雞的身上安,雞在霎時之間,又回復到神仙傳中,跟隨漢初淮南王劉安,得道成仙時的那般風光。  

    雞年行大運,希望金雞年能給大家帶來好運道,每人是金雞蛋接個不停,也希望雞年雞也行大運,從此雞瘟、禽流感絕蹤影。  

    記得前年金馬獎的得獎電影,有部吳君如主演的港片,也叫「金雞」,描述阻街女郎的野雞生涯,是對雞不敬的另一種詮釋,管他的,那是香港人的叫法,請別誤會,我說的可不是港人叫雞的方法。  

    過年嘛,總要討個好采頭,還是我們的金雞金閃閃,既然大家都來談雞事,我也湊湊熱鬧,在此敘述兩則。  

    「風雞」,是烈嶼的吉祥物、村落和民宅的守護神,目前在西方社區後方,往后宅的上坡處,有座風雞塑像最具代表性,茲抄錄碑誌如后:  

    「烈嶼先民深受風災、蟲害之苦,因求助無門,村民乃於村口或屋頂,豎立風雞,藉以鎮風煞、克白蟻,護宅保平安。  

    風雞因泥塑身漆白色,又稱白雞,由於時空變遷,烈嶼不再有風害與蟲害,但風雞依舊昂然挺立,精神赳赳,氣宇軒昂的護衛烈嶼這片土地。」  

    開宗明義的說,今日之風雞就是古時的白雞,白雞不知何時改稱為風雞,無可考證,可能是近幾年來,因金門風獅爺名滿天下,人們乾脆也讓牠跟著風獅爺姓起風來。  

    「白雞」約可分為兩種,有公與私和大小之別,一般較為大型者,含基座高約兩公尺,為村落鄉民所共有,一般豎立在路口或坐落於廟宇旁,面向北方迎風處,主要是鎮地理形勢的風缺口,意在鎮風煞、避邪氣,保佑鄉民和路人平安。塑法是先用紅磚塊造基座,再用磚砌成雞之雛型,泥上海蚵殼燒的白灰,塑雕成雞形,以黑色的破瓷片安裝做為眼睛,貼上紅瓷片做雞冠而成。  

    白雞若是安放在民宅的屋頂上,大不盈尺,一般為住宅欠安寧、或遭白蟻侵蝕時,由王爺(乩童)派令安置,位置並不一定是在屋脊,有的在門牆頂上,有的在屋簷角,主在鎮宅避邪、制煞禳災、驅白蟻、求平安;目前散落在各村莊,如西方、東坑、黃厝、庵頂、后宅等民宅,只要注意尋覓就可發現;塑法是先用泥土揉個形狀曬乾後,外再糊白灰捏造成型,用黑色點上眼睛,紅色畫雞冠。  

    白雞之造型並無一定模式,往往隨匠師的意念,發揮其豐富的想像力與創作力,線條樸拙簡潔,基本上造型為蹲臥和立姿兩種,因塑材之關係,立姿並不容易雕刻塑造,以蹲臥為多數。  

    烈嶼早期的大型白雞因戰事損毀,早已蕩然無存,在民國五十年代西方社區發起在北風王處重建白雞,而後又於七十年代,由傳統彩繪藝師林天助先生,在白雞側續興建彩繪北風王,近年因鄉村整建,又將原建之白雞改為石雕雞,已失古典之歷史原貌;據烈嶼耆宿林典、林金樹父子回憶,今日建風雞之處,古時原為一座石雕北風王之舊址,並無白雞,白雞是立在山坳處。  

    上林將軍廟旁北側建有白雞,卻是坐北朝南,除了鎮北風煞之外,並寓意破解上庫石造小橋之蜈蚣穴,因廟正前方對著小橋,橋以石條一節一節相聯構造,狀極似蜈蚣,堪輿師以一物剋一物,用雞去啄蜈蚣;白雞已毀於三十八年戰事,小橋也因陵水湖之興建而沉入湖中。  

    相傳白雞能「鎮風煞、驅白蟻」,因早年金門童山濯濯,冬天強勁季風寒冷刺骨,農作物也受風害,居民苦不堪言,自軍民聯合植樹造林成功,已無風害現象,唯白蟻之害甚烈,主因是傳統古厝閒置,人口外流或搬往新樓房居住,古厝任其荒廢,白蟻隨即入侵繁殖,樑柱遭其蛀蝕而倒塌;次為隨處棄置之木材、雜物太多,讓其與地表接觸,潮濕的環境極適合其生存,成為白蟻的最佳繁殖溫床;再來是雞鴨圈養,白蟻已無天敵啄食,繁殖更為迅速。  

    白雞塑像已成為民間的信仰,偶而也有鄉民參拜,被視為守護大地的神祇,然真正的「神雞」卻在大膽島上,要話神雞先要瞭解大膽島,才能知道此雞是何等之靈異。  

    大膽島面積○‧七九平方公里,民國四十七年的「八二三砲戰」,在四十四天的瘋狂砲擊中,落彈數計九萬二千四百六十九發,平均每平方公尺落彈六十餘發,舉世從無單一面積落彈量如此之大者。  

    砲戰中敵砲轟擊非常慘烈,在覆天蓋地的彈雨下,所有堡壕工事幾乎已被夷平,至九月九日,大膽島僅剩下一個聯合觀測所(為金防部砲指部及師砲指部派出之觀測官,以及空軍連絡官共同作業之觀測所),各觀測所被毀後,對敵情之預警大為降低,形成半盲目的挨打狀態。  

     此時北山卻出現徵兆,有一母雞在每次敵人砲擊前,就會發出驚叫,鼓翅飛走各據點,警告守軍躲避,此雞在彈雨中穿梭遊走各陣地,自身也毫髮未傷,真是神奇,起先守軍甚感訝異,而後屢試不爽,認為天助義師矣,守軍士氣受其鼓舞,遂以死裡求生之意志,白天開鑿山洞,入夜搶修被毀壕堡,而堅持奮戰到底,終於贏得最後之勝利。  

    後來守軍為感念此「神雞」,埔光部隊於五十年三月建造神雞墓,復經海鵬部隊於五十四年整建,在墓座上塑像,成為今日「神雞之墓」的規模。  

    到大膽島後,沿環島公路前進經生明路抵達北山,向東轉入曲徑,可拾階而上到墓園,雞塚十分別緻,艷紅塑像昂然聳立,墓前有碑誌記其事蹟:  

    「昆虫草木有妖,飛禽走獸有靈,北山幾經友軍交移『落都紅』雞,未知出生何許年月,色紅艷美,體重三公斤,日產一卵,自八二三砲戰之始,每逢砲擊之時,斯雞展翅鳴啼,飛走窩藏,以此警兆我守軍,得能適時躲避以保安全,故稱曰「神雞」,嗣於四十九年一月六日,因疾葬身於此,特立碑修墓誌念。」  

    舉凡參觀過神雞墓者,莫不嘖嘖稱奇不已,當年砲戰時,部隊尚處在「克難生產、自力更生」階段,大膽島無空地及水源可種植蔬菜,廚餘用來養狗(警戒用)、養雞,所以養雞最為普遍,但有此「神雞」實屬罕見。  

    然據金門縣誌載:「金門農家普遍飼養雞群,多為土種,體型矮小,重約二三市斤,產蛋不多,農試所於四十九年引進大型雞種,計有紐漢西、蘆花、名古屋、洛島紅、及蛋雞來杭等雞種推廣」。  

    八二三砲戰發生時已有洛島紅雞在島上飼養多年,可證雞種引進之時間應該是更早一些,而碑誌上之「落都紅」應為翻譯之誤,洛島紅屬白肉雞,主要是由歐美國際性大育種公司所育成,經由原種雞場所生產出來最有效率的雞種;由以上資料顯示,神雞竟然還是外國雞種,只要是愛護這塊土地與子民,又何必分你我是來自何方。  

    今日若到烈嶼,碼頭上高聳的風雞,以雄赳赳的英姿歡迎您,期待不久的將來,金門離島開放以後,我們再一同到大膽島去瞻仰神雞,不管牠是風雞、神雞,上蒼都賦予長保斯土、護衛斯民的一些靈力。  

    但願從此是「雄雞一鳴天下曉」,希望以嘹亮的叫聲,斥退邪惡與黑暗,衝破風雨如晦的長夜,希望與光明的曙光,就將展現在各位眼前,再次恭喜大家新年好。 



這畫面阿鴻拍的,當時的我正在鐵漢堡內實施陣地搜索。
在鐵漢堡斜對面,就看得見廟與風雞,我外行人不識寶,直到幾天前看見這篇文章,才恍然想起,我有看見確沒有拍到。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