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草綠服的記憶    作者/蔡承坤


 


(一)和著鄉愁的台北湯圓 

 

     大兒子喜歡吃包花生餡的大湯圓,小兒子喜歡吃紅豆小湯圓,我則兩樣都喜歡吃,所以孩子的媽常為了順應「民意」,早餐常見湯圓的身影,每回在熱被窩裡,只要一聞到湯圓的香味,孩子們就趕快起床穿衣服,盥洗完畢後,馬上衝下樓吃湯圓,看他們吃得津津有味,我的心中除了有一絲暖意外,還有些許的感嘆!羨慕他們的天真、他們的無憂無慮,卻也感嘆時光的飛逝,空留許多愁啊! 

 

     小時候,天天盼望冬至的來臨,不是高興有湯圓可以吃,而是歡喜能和大人們七手八腳搓湯圓,看粒粒紅白湯圓相間的美感,也看自己搓出奇形怪狀的湯圓,那份喜悅之情,真是筆墨難以形容。但是,真正喜歡「吃」湯圓,則是在我軍校畢業後,分發到關渡師基隆營服務時,那時已離家兩、三年,不僅無法吃到家人準備的冬至湯圓,冬至搓湯圓的快樂時光也離我越來越遠。每天獨坐在營區門口,望著八斗子漁港點點的歸帆,想的是家,看著忘憂谷穿梭不息的遊客,想的也是家,放假時到基隆碼頭旁等車時,看到鐵灰色的大軍艦、聽到熟悉的汽笛聲,想起自己當年離家上軍校時,坐上大軍艦,聽到的也是這樣的汽笛聲,想到的還是家啊!所以這段等車的時間我特別懷念。 

 

     每週放假時,當我坐上從基隆往台北的中興號客運,都已是晚上九點多了,車上只有二、三個乘客,大家雖然歸心似箭,但意志力驅散不了睡意,只能低頭沉思或閉眼小睡,我也無心觀賞窗外的風景,尤其時值冬夜,再加上獨自一人在台,感覺夜晚的天氣格外的淒冷,走在街燈黯淡的小巷子,路上鮮少行人,完全跳脫白天人聲鼎沸的盛況,只有街角那間小小的湯圓店,昏黃的燈光下,依然高朋滿座,望著紅白亮麗的湯圓在鍋中的滾水裡跳動,我熾熱的心也隨著起伏不定,讓我又想起小時候家鄉冬至的湯圓,當捧著老闆送來的那碗熱騰騰的湯圓時,手卻是冷的,小心翼翼地將湯圓送到口中,顫抖的身體也暖和了起來。所以,每次不管時間再晚,一定造訪這家不起眼的小店,吃ㄧ碗和著鄉愁的台北湯圓,為了是能感受那一絲絲的溫暖。 

 

     後來輪調回金門南雄師,依舊對湯圓情有獨鍾,雖然成天被鎖在擎天水庫旁的「九八烏龜洞」,每天,天未光、狗未吠,便學那公雞晨起高聲鳴叫,然後整隊順著太武山路到山外圓環跑五、六千公尺,吃完早餐帶著弟兄外出作工,鑑潭山莊、田墩海堤、柳林路圓環、湖前、前埔教練場………等等地方,都可以見到我們忙碌的身影,營測驗前我們還要抽空做射擊訓練,從營區步行到新塘靶場,真的好遠喔!晚上不是查哨、夜行軍,繞行金門的每一個角落,就是在籃球場能聽到我們刺槍的震撼聲。儘管如此,偶而偷閒放假時,也要到中蘭、小徑、山外的小吃店,點上一碗熱湯圓,品嚐那一點點剩餘的「感動」。 

 

     (二)我在東沙醫院的日子 

 

     離開南雄師後,我到了金門偏遠的東沙醫院服務,近二年的時間雖然很短,到如今卻記憶深刻,因為那是我離開苦命的野戰單位,所到的第一個後勤單位,因此,在我軍旅生涯中,我特別珍惜這一段的記憶,其中酸甜苦辣,五味雜陳,令人印象深刻,迄今想來,猶百思不解的「靈異事件」,最是教人難忘啊! 

 

     東沙醫院在當時是國軍三級野戰醫院,雖然無法與花崗石醫院相提並論,但也可以說是金門西半島軍人和鄉親的大醫院,每天門診時刻開始前,一定擠滿了人,可是診療所卻只是一間簡陋的鐵皮屋,整間屋子從屋頂到牆壁都漆上草綠色油漆,因為經過風吹日曬和雨淋,油漆脫落、鐵皮破損,顯得有點搖搖欲墜,但是醫院的醫護人員,依然兢兢業業在那裡工作,完全不因天然環境惡劣而稍減其熱情,每天都可見到工作人員在小小的急診間、治療室、內外科診間和檢驗室穿梭忙碌,當然,屋旁還有於碉堡設立的放射室、手術房、獸醫室和衛材庫房等,構成了麻雀雖小,五臟俱全的東沙醫院。 

 

     而我們醫院的病房是半碉堡式建築,裡面是開放的空間,沒有特別的隔間,只排列了一張張的病床和小置物櫃,病患全都是軍人,而且以慢性病和病情輕微的病患為主;我們的辦公室和寢室,除少部分是碉堡外,其他全部借住民家,而我ㄧ個人負責整個醫院的醫務行政工作,辦公和睡覺的地方都在民房內,旁邊住著幾戶民眾,除一戶老夫妻帶著孫兒未作生意,其中三戶都是經營小吃和撞球,另有一戶洗改軍服,當然他們生意興隆,我們也樂得有地方打發時間。 

 

     每天下午四點半是我們最快樂的時光,有人在籃球場打球、有人撞球,我常和三五好友一起慢跑到古崗、珠山,也常至歐厝海灘靜坐沉思,那兒的風景可說是金門最美的。雖然身處在美景之中,卻有些許的遺憾,從調來東沙醫院的第一天起,總感覺這個地方有一份說不出來的荒涼,村中的豪門大院,在人去樓空,又經過時間的長河侵蝕下,大多傾倒了,有些屋內的蔓草幾已越過牆頭。會對它們另眼相看是在有一天,一股莫名的力量驅使著我,騎上在醫院門口玩耍小孩的腳踏車,奮力爬上珠山那路段的斜坡上,下坡時發現煞車壞了,慌忙間摔倒路邊,起身後才見到水溝有一塊好大的花崗石,幸好沒有掉下去,否則早已命喪黃泉,到現在還慶幸自己福大命大啊! 

 

     當我拖著滿是傷痕,一跛一跛的身軀,返回醫院時,迷糊的人事官才告訴我,他在這間民房天天上香,今天不知何故竟然發爐了?急忙趨前一看,廳堂小木牌記載著該屋主不知何位先人的忌日,趕忙替其遠遊他鄉的後輩撚上三炷香,請他這位先人息怒。從此,常在無人的午后,獨自一人走在這寂靜的小村莊,輕輕撫摸著那一堆堆殘垣斷瓦,嘗試著找回那過往的風光,無奈生離死別的悲傷,已見不到往日的光采;破舊的供桌上佈滿塵埃的香爐,該有昔時緬懷先人的虔誠香火吧?而今安在呢?不禁一陣鼻酸,心底油然升起滄海桑田的喟嘆,唉!這難道不是古老金門人可悲的地方嗎? 

 

     (三)再見花崗石醫院 

 

     一眨眼間,離開服務多年的花崗石醫院已八年了,以前的種種往事歷歷在目,彷彿是昨日才剛發生的事一般。她就像是一個慈祥的母親孕育了我們,心中總有深厚的情感,儘管在裡面服務的人兒,都是匆匆的「過客」,更像是大海的波浪一樣,一波波的襲來,又一波波的退去,縱有在岸邊的石頭拍打出美麗的浪花,卻只是過眼雲煙,又有多少人記住這份短暫的美景!但是她依然不倦的守護著這塊土地,對她,我的心中心存感激! 

 

     多少個的清晨、多少個的黃昏,當救護車的鳴叫聲自遠而近,劃破了寂靜,伴隨傷病者的哀嚎聲和其家人的哭喊聲,聲聲刺痛了坑道內我們的心,或許經過一番搏鬥後,大家已有些許的疲累,但未曾倦怠過,擦乾額頭的汗珠,想到是盡心盡力的搶救瀕臨死亡邊緣的鄉親。 曾幾何時,當物換星移後,一切盡在不言中,現在的她,就像是一個年老珠黃的「棄婦」,獨自關在那間冰冷的石洞,有誰願意走近關心她的死活啊? 

 

     前幾天,開車經過她的門口,只見幾塊破舊的椅子擋在廣場的門前,落葉灑落滿地,坑道口也鐵門深鎖,昔日的「風華」已不在,想當初那是我工作七、八年的地方,多少個揮汗如雨挑燈夜戰的地方,曾不只一次見到無辜的鄉親和離鄉背井的年輕生命,因外島醫療資源的不足,等不及後送飛機來金已失去寶貴的生命,也見到無數親情的掙扎,脆弱的生命就在這一念之間,便已決決定了,這對承辦後送業務的我,是一個沉重的打擊,常常要好長一段時間才能平復自己激動的心情。但不可諱言的,因為花崗石醫院的存在,減輕了鄉親許多的病痛、也挽回了鄉親許多的生命,這是不爭的事實,也是我們最感欣慰的地方。 

 

     然而因時勢的變化,花崗石醫院已在金門這塊土地消失了,但是她依然活在我們的心中,她帶給我們這一輩金門人,有痛苦、有快意的過往,總是一個難忘的回憶啊!每回看著醫院美美的照片,心中十分的不捨。雖然如今她已功成身退,但是她無限的生命,不應該與一些沒有生命的酒和儲酒桶相伴,或許有人要說那些是我們金門的生機,但是有誰能夠知曉,那裏灑滿我們的血、我們的汗和我們的淚啊!那是我們曾為花崗石醫院「過客」共同的夢啊! 

 

     希望將來擁有相同記憶的歸人們重遊舊地,或拄著柺杖、或子孫成群時,還有一個可以見證歷史、訴說往事的地方,那不一定是一個紀念館或熱門的觀光的景點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