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  幾道寒流過境,合歡山又成了熱門景點,在幾位格友部落格上看見合歡山與松雪樓現況,想起退伍那一年...。


  一位同梯又是國中同學,這位同學服役前的行業就是跑縱貫線白牌野雞車,退伍後他立即重操舊業,花一筆錢買了一部中古「拉兜桑」,改變速箱成了三速手排車,在一般道路,油門摧到底最高時速最快不會超過50公里,72年底邀我一起上大禹嶺見習賺外快。
電視氣象預報強烈寒流即將到來,合歡山可能會降雪的週五下午,兩人匆促整裝出發。車經谷關先加滿油,包括後行李箱一卡油桶。


  車到大禹嶺,各路職業與前來插花的車手也紛紛來到,一群穩將們聊天打招呼,言詞間透露出大部分都是業餘,小小的停車場就擠進十餘部自用小型車。當年大禹嶺停車場旁有一排用木板搭起類似工寮的攤販,就幾攤賣熱食與紀念品的攤販。將油桶與用不到的裝備全寄放在攤販工寮後面,簡單吃完泡麵,縮進睡袋內,天氣真冷、車(床)位太窄,想要翻來覆去都很難,只在車內瞇一下。


  午夜三點左右,被搖醒。用幾張舊報紙捲成長條狀,點火為檔風玻璃除霜,拿出千斤頂拆輪胎,為四條輪胎裝上雪鏈。四點左右,叫客車輛都已經齊聚到合歡隧道口等著遊覽車載著遊客上來。一次就上來三、五部遊覽車,人多車少生意做不完,統一行情沒得殺價每人450大洋。一部車擠上8~10位是正常,我們車內曾擠上13位用疊的,後行李箱又蹲3位,一共16位。其實我們也不想一趟賺太多,招呼到8~10位就開車,一次擠太多人,已經上車遊客就會開始報怨。

 

  有許多第一次來玩的遊客聽信謠言,大禹嶺到松雪樓走個30分鐘就可以到達。當年這條還是爛泥巴路,下雪(雨)天加上掛雪鏈的車輪一再輾壓早成了爛泥水路。只要鞋子一濕,寒氣逼人,車行不久沿途就會有遊客體力不支招手要求搭車,給落難遊客方便,還是一樣每一位收450大洋,不加價。(許多已經走了好一段路,還討價還價)。我們對早先上車的遊客還有個好理由,你們沒看他們都走不動了,大家就擠一擠嘛!這沿途擠一擠,最高記錄就擠上16位,最後三位蹲行李箱最後還是用拜託的!

 

  天還沒亮的第一趟車,遊客上車前總會問,這種天氣能不能看見日出、山上有沒有下雪...。我們又不是中央氣象局,當時又沒有手機可以問。回答:能、有。日出、下雪,等就有。第一天第一趟車,車行經過幾個大彎道,地面已經是一片灰白色,下一個彎道已經是一片雪白色,在車大燈的反射下...我根本分辦不出路是在哪裡!當年到好漢坡前後路段,右邊有條鐵鏈加排水溝,左邊還是是無柵欄的山坡。
  

  在車上我不敢問,怕引響遊客的好心情,到了松雪樓停車場遊客下車,問了港梯,兩年沒上來跑了,你路況還很熟嘛。哪有!我是看著前車走過的輪胎痕跡在開車,我也不知道路在哪裡!厲害的是跑第一輛的車,他們是職業,整個冬季都會在這裡叫客,我們算是插花,只有寒流來時才來賺幾天。ㄡ!難怪剛才招呼到第一趟客人時,港梯還在東摸西摸檢查車輛,原來是在等開路先鋒先上路,我們就跟著後面走。


  一到松雪樓我就在松雪樓內找個地方溫暖地方窩起來,當年松雪樓不大,一樓整個是開擴空間,販賣部用大鍋煮熱食。二樓有幾間房間,二樓樓梯口有張椅子,我就縮在那裡打瞌睡。天亮遊客漸多,與一群人相互丟雪球,找張厚紙板當滑雪車。港梯忙著開車日進萬元,我玩了一早上也膩了。午後的遊客就都只下不上,遊客逐漸稀少。天氣晴朗,港梯要我開一趟。下山沒問題,有問題是在上山好漢坡那一段。坡前幾十公尺處就要準備衝刺,入一檔,踩油門,一次就要衝上坡頂,任何狀況都不能停下,一停下所有人都得下來推車。

 

  當時已經走到好漢坡的遊客,就常被疾駛而過濺起的泥水弄髒衣服,或是被急促的喇叭聲,逼到無路可走,甚至跳下路旁小排水溝。當天有部福特千里馬,仗著2.8大馬力硬上好漢坡,結果猛催還是不上去導致離合器燒燬,就擱在好漢坡旁等待救援。我自認心臟不夠強,這外快我是賺不起,更何況老婆還沒娶。


  原本說好來見習兩天,當天下午我就開口告別港梯,在大禹嶺搭上花連往台中的台汽末班車下山。隔年春節以遊客身分再次上大禹嶺,港梯自己開車兼叫客,春節人潮多生意更好。幾年後路況改善,自用車增多,警察嚴格捉超載,又有四輪傳動車爭食這塊大餅,港梯改行在某座深山向原住民租地種菜。大禹嶺與合歡山之間,一天密集來回四趟之後,我再也沒有上過合歡山賞雪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阿信 的頭像
    阿信

    難得緣份~金誠連部落格

    阿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